发布时间:2023-01-13 00:52:03
内容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汇:大连新冠疫苗接种已超百万人,大连新冠疫苗接种1213083人,大连新冠疫苗接种已超百万
内容简介
大连新冠疫苗接种已超百万4月23日,大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大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赵连、大连市教育局副局长赵刚、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林莉、大连金普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杰,介绍我市新冠病毒疫苗接
大连新冠疫苗接种已超百万
4月23日,大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大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赵连、大连市教育局副局长赵刚、大连市甘井子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林莉、大连金普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杰,介绍我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大连疫苗接种基本情况
截至4月23日,全市新冠疫苗累计接种1213083人、1577267剂次。进口产品加工搬运销售、港口一线作业、海关、边检、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职业暴露风险较高的人群已基本完成疫苗接种,实现了一二类重点人群的应种尽种。
坚持多措并举,全市疫苗接种安全有序高效推进
01、国家大力支持,将大连列为重点城市予以优先保障。
大连是全国冷链水产品进口最大口岸,水产品、水产品散货以及水产品转口量均居全国港口首位,近70%的进口冷链货物通过大连市口岸进入国内。大连市也是全国重要的冷链仓储运输基地,口岸冷库库容量40.5万吨,居全国第一。
据统计,大连约有60万进口冷链相关产业人员,人数多、流动性大,境外疫情以及进口冷链所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和防控压力巨大,快速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尽快在人群中建立免疫屏障至关重要。
经过大连积极争取,国务院疫苗接种工作协调组充分考虑大连作为重要口岸城市的实际情况,通过应急渠道给大连调拨了疫苗,为大连尽快建立免疫屏障提供了坚实保障,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大连的重视、关心和厚爱。
02、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超前谋划。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就疫苗接种工作召开专题会议,现场调度,大连于11月27日,率先在大连湾地区医院接种全省第一针新冠疫苗。
指挥部印发《大连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总体实施方案》,成立了疫苗接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疫苗保障、疫苗接种、社区动员、安全保障、经费保障、宣教、行业组织等8个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专班,建立全方位日报告、日调度工作机制,全市30余个单位共同参与,负责组织实施、统筹协调全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03、摸排人群底数,明确接种目标。
按照国家“区域分开、口岸优先、区分轻重缓急、稳妥有序推进”的原则,统筹规划,以属地为单位、条块结合、网格管理,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分类分阶段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目前,大连已经完成四次大规模摸底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接种底数,全市到6月底前将完成300万人(600万剂次)、12月底前将完成578.2万人(1156.4万剂次)的接种目标。
04、规范现场接种工作,快速提升接种能力。
印发《大连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实施方案》《关于印发大连市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医疗救治工作指南等十一个工作方案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明确接种点设置、接种流程、消毒、个人防护、医用垃圾处理、工作人员核酸检测、异常反应救治等具体要求,坚决保障接种安全有序进行。
建立大中型固定临时接种点、医疗机构接种点、高校和大型企事业单位临时接种点、常规接种门诊、流动接种点五种形式互为补充的接种体系。
目前,全市共设置新冠疫苗接种点214个,接种台800余个,在不影响常规疫苗接种的情况下,按照8小时工作时间计算,全市日接种能力可达20万剂次。自4月20日开展全民疫苗接种以来,大连已连续三日日均接种能力均达到或超过20万剂次。
05、做好人员配备和培训,加强现场医疗保障。
围绕疑似异常反应识别、救治流程、报告制度等内容,对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医护人员16955人进行新冠疫苗接种资质的培训,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原则,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现场医疗保障措施。
■ 旅顺口区、金普新区、普兰店区、瓦房店市、庄河市、长海县和长兴岛经济区的接种点以属地保障为主。
■ 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的接种点以本区域内三级医院保障为主,跨区域调动为辅。
■ 高新区医疗保障工作由市属医院全面负责。
同时,市属医疗机构均储备了疫苗接种、医疗救治和急救转运的机动力量。
全面有序铺开,尽早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免疫屏障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级统筹、行业监管、区级负责、单位和社区组织”的原则,不断完善市区两级工作专班制度,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接种、党员干部率先接种。严格履行行业监管责任,切实做到“种前有计划、种中有标准,种后有监测”。
按照“就近方便、高效服务”原则,加强疫苗供需对接,做好扩大接种能力的准备,强化统筹协调,实现各环节流畅衔接,精准调配疫苗,合理安排疫苗接种进度和工作时间,全面满足群众的接种需求。
此外,充分借鉴北京等地在公共场所挂牌公示疫苗接种情况、工作人员佩戴接种宣传章等经验做法,进一步强化大型商超、医疗机构、公共场所、企事业单位、小区、楼宇、单元等防疫主体责任,打造“安心单位”“安心社区”等品牌,增加百姓的“安全感”,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全面营造全市上下共同关心支持接种工作的浓厚氛围。
最后我们再次发出倡议
接种疫苗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疫苗接种是阻断病毒传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有力保障。接种疫苗后可以刺激人体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免疫力,阻挡新冠病毒感染,特别是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率。疫苗说明书所适用的人群,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都应该接种新冠疫苗。
希望市民朋友们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尽快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早日获得免疫力、保护力,最大可能做到应种尽种,努力提升全人群接种率,尽早建立起全市人群免疫屏障,切实守护好自身健康和家人健康。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守护好、维护好我们共同的城市家园。
大连全市教育系统已完成接种209912人
截至4月22日,全市教育系统(含中小学、幼儿园、在连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18周岁(含)以上人员应接种478391人(含临时聘用人员),已完成接种209912人,其他应接种人群已经完成与卫健部门对接。各级各类学校疫苗接种工作进展有序、积极稳妥。
建立学校-属地联络沟通平台
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切实履行行业管理职责,通过召开会议、下发通知、现场调研督导等多种方式积极部署推进。指导学校主动与属地卫生健康和疾控等部门对接,建立了学校—属地顺畅、有效的联络沟通平台。
多渠道宣传普及疫苗接种知识
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网、宣传栏、家长会、班会等,多形式多渠道大力普及疫苗接种知识,引导师生消除疑虑,有效提高了师生员工的接种意愿。
全覆盖4次摸底摸清人员底数
配合卫健部门对全市教育系统有关人员进行了全覆盖4次摸底,摸底范围包括中小学、幼儿园、在连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有公办学校,也包括民办学校,人员范围既包括在编在岗人员,也包括临时聘用人员。各级各类学校全部建立了学校师生员工疫苗接种情况台账,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沟通畅”。
实施台账管理跟踪接种进度
各级各类学校对接种人员实施台账管理,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对接种工作实施每日统计和每周汇报制度,实时跟踪疫苗接种数据,推动疫苗接种工作落实。4月21日,市教育局召开全市教育系统疫苗接种工作视频推进会,通报了各区市县疫苗接种进展情况,要求各地区、各学校按照突出两个重点的原则,加快师生员工疫苗接种进度,尽快完成应种人群的疫苗接种。
做好接种预约做好服务保障
一方面积极协调卫生健康等部门,做好疫苗接种协调调度和师生疫苗接种预约,方便学校师生按计划完成疫苗接种。
另一方面有关高校提供学校医务室、体育场馆等场所,设置临时接种点,为完成接种任务提供条件保障。
下一步
大连市教育局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01.进一步摸清底数。对摸底数据进行再核实,精准掌握应接种人数,确保全覆盖、无遗漏。
02.进一步细化任务,强化跟踪督导。与卫健部门做好对接,合理规划接种节奏和接种进度,倒排时间表,确定责任人,强化日报告、日调度,确保按时间节点落实。
03.进一步做好宣传。有针对性地组织发动和宣传引导,确保应接尽接,应种尽种。
04.进一步优化组织管理。加强登记预约和现场组织管理,确保接种工作平稳有序,展示教育系统良好形象。
05.坚持统筹兼顾,督促各级各类学校慎终如始,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力保障师生安全、校园安全。
甘井子区:截至4月23日零时全区共接种疫苗 21.6万人 28.5万剂次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甘井子区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把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作为当前重大工作任务,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高效推进,接种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基本情况
甘井子区面积450平方公里,下辖13个街道,机场、码头、火车站、高速口等均座落在此,是大连的交通枢纽,存在外来输入风险。截至4月23日零时,全区共接种疫苗21.6万人、28.5万剂次。
工作举措
■ 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疫苗接种、物资保障、医疗应急处置、稳控安全工作等6个工作专班。坚持条块结合,强化行业部门协同配合。建立四级包保疫苗保障体系。成立3个巡回检查组,紧盯疫苗储运、管理、接种、应急处置等关键环节,保障接种工作安全有序。
■ 合理配置资源
针对甘井子区地域广、人口多、居住散的特点,采用常规与临时、上门与移动相结合的方式,设置39个新冠疫苗接种点,198个接种台,配置4辆机动接种车,确保接种工作高效开展。
■ 加强宣传引导
设置24小时居民咨询电话,实时解答居民关于疫苗接种的各类问题。通过公众号、沿街LED、宣传手册等方式,打造线上和线下联动宣传工作模式,持续向居民普及疫苗相关知识。
工作保障
■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
先后投入3600余万元,完成了接种点设置和布局改造。购置了医疗器械、UPS电源、医用冰箱、台式小冰箱等仪器设备。储备充足的防疫物资,全力保障疫苗接种工作顺利进行。
■ 配强医疗工作队伍
属地三甲医院和区属医院联动,共抽调1858医护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和考试,均取得了预防接种上岗资质证,业务能力和水平符合工作要求。
■ 强化应急医疗保障
启动的新冠疫苗接种点均已配备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三合一”医疗保障专班,安排了救护车现场应急保障,确保应急处置及时有效。
■ 保障现场秩序平稳
优化工作流程,现场设置一米线和标识引导,制作现场提示板,不断提高接种科学性。发动社区工作者、人员、街道干部等1200多人进行现场引导和秩序维护,确保现场平稳有序。
下一步工作
甘井子区将进一步按照市防指工作要求,持续提高新冠疫苗接种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满足广大居民接种需求,尽早建立免疫屏障。
金普新区:全区累计完成接种 232041剂次
金普新区成立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疫苗接种、经费保障、社区组织、督导检查等8个工作专班,组织研究制定新冠疫苗接种总体工作方案。
宣传新冠疫苗有关知识,解答疫苗接种问题
金普新区成立疫苗接种宣传组,结合实际对疫苗接种科普知识、接种点位等进行宣传报道。
每日跟踪报道疫苗接种情况,各街道和社区发动辖区内企事业单位通过微信公众号、楼宇广告等渠道宣传新冠疫苗有关知识。金普新区疾控中心设立咨询热线为市民解答疫苗接种问题,对市民进行正面引导,消除顾虑。
设置四种形式接种点,每日接种能力最多可达41500剂次
为保证接种任务顺利完成,采取设置指定接种点、大型固定临时接种点、常规接种点、流动接种点四种形式,满足不同人群接种需求。
同时根据需要建立临时接种点,为驻区高校和千人以上企业提供上门接种服务。金普新区已经为英特尔、东北特钢、一汽大众发动机等大型企业,大连民族大学、大连大学、大连财经学院等高校提供上门接种服务。另外指定大连维特奥国际医院为金普新区“因私出国和留学生新冠疫苗接种点”定点单位。
目前,金普新区每日至少可开放131个固定接种台和18个流动接种台,同时应急储备了30个接种台的设备和接种人员。每个接种台8小时能够完成300剂次的接种量,每日最多可达到41500剂次的接种能力。金普新区先后进行了4次接种人员岗前培训,累计组织全区31个接种单位的2339名医护人员参加培训,并通过考试取得新冠疫苗接种上岗资格。
组建医疗救治专家组增强急救转运能力
在医疗救治保障准备方面,设置区级异常反应定点救治单位,组建医疗救治专家组,建立异常反应医疗救治绿色通道,抽调有异常反应救治经验的医师和护士120人,加强救治设备和药品配置。所有疫苗接种单位均配备了简易呼吸器、除颤仪、心电图机等急救设备和药品,在原有急诊急救能力基础上新增10台120救护车辆。
全区累计完成接种232041剂次
截至4月23日8时,全区累计完成接种232041剂次。共有192192人完成第一剂次接种,39849人完成第二剂次接种。
下一步
金普将继续做好积极的宣传舆论引导,组织动员广大群众共同关心支持参与疫苗接种。同时规范现场接种秩序,强化督导检查,确保疫苗接种工作精准高效快速推进。
猜你喜欢 换一组
热门信息